四合院 金城老去的记忆
2012-03-27 16:23:09   来源:中华五千年   评论:0

四合院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做工精细,风貌典雅,文化气息浓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更深层次的内涵还应该是一种文化符号。兰州的四合院,渗透着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融...
四合院 金城老去的记忆

四合院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做工精细,风貌典雅,文化气息浓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更深层次的内涵还应该是一种文化符号。兰州的四合院,渗透着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记忆】

“如今一切都只停留在记忆中了……”说这番话时,田多琛就站在自家阳台上,眼睛盯着正对面一百多米远处的一幢七层高的旧楼。

“那幢楼现在的位置就是我们田家四合院的位置。我就是在那个四合院里出生长大的,还有我的曾祖父清朝举人田乃畬、祖父清朝进士田树梫也都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田多琛现在的家在庆阳路上,他说只要站在阳台上看到那个地方,出现在他眼中的就不再是钢筋水泥的高楼,而是一座挂着匾额的有百年历史的四合院。“现在匾额还在,就是匾额上所有的题字都没有了。”田多琛说,匾额是清政府颁赐的,匾额上正中间是“文魁”二字,匾额的左右两边额角也有一些字,只是记不得了,匾额上的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母亲因为害怕惹麻烦找木匠给刨了。

田家四合院的旧址是现在的民勤街,这是1958年后以甘肃省民勤县命名的。不过,在田多琛的口中,一直习惯叫它的老名字——“官园”。“官园这个名字是有出处的。清乾隆二十一年,朝廷在这里设立了一个‘给养园’,每年拨白银赈济灾民。在这条街上还有一个‘官仓’,官园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老兰州柏敬塘说,曾经的官园里有不少好房子(四合院),住在那里的都是兰州城的大家族。”

田家四合院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两进院,共22间房子。田多琛说,在他的记忆中,官仓的北面还住着一家姓曾的“武魁”出身的大家,还有一家姓王的和姓宋的,那几家的四合院因为建的时间比他们田家的都晚,所以建得就更好了一些。但田家在官园乃至老兰州城里都能数得上,就是因为它的主人很有名——田乃畬,清光绪元年举人,于1909至1911年在兰州出任咨议局议员。咨议局是清朝在各省设立筹备君主立宪事宜的机关。田树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卯科进士,也是甘肃省最早出国留学的五人之一,曾任清民政部疆理司户籍科科员。“我曾祖父出门入内都是坐轿车子的,赶轿车子的是一个青白石的尕娃,有一次,这个尕娃因年轻气盛惹了驻军被抓了,还是我曾祖父写了个条子后才把他给保了出来。”田多琛说,其实田家除过做官,还在青白石一带有土地,在兰州城里有水烟坊。所以,在财力不断聚集下,光绪初年田家又在兰州城的另一条老街——中街子上买了一套两进院的四合院。“这一座比我们老宅子还要气魄。想当初,能在中街子上买宅子,多属于非福即贵之家,四合院一个比一个好,原因是在这里多住的是在绸布街、东关街等做买卖的。”

1942年,当田多琛在田家四合院呱呱落地的时候,与官园后街相接的东关街上,徐家四合院里徐龄煜5岁的长女徐相臣正在院子里抱着上房前的大柱子玩耍着……

和官园一样,东关街也是旧时兰州城里四合院比较集中的一条老街。东关街,从1958年后改名为庆阳路。“我们的四合院是一进三院,共有44间房,门窗上的木雕砖雕讲究得很。”已经97岁的徐龄煜老人对老宅子的记忆依然是清晰的。“当时很多人都知道在东关街上住了五代人的徐家是大家,祖上多是做官的,徐家的院子长得很,徐家的门楼高得很……”无疑,当时在衙门里担任着一官半职的徐家是民众眼里的“高门大户”,在徐龄煜记忆中,从他们家四合院的后门出去就是官园后街。一座宅子连着两条街,足见其之大。

不过,徐龄煜说,比起其他的宅子,徐家四合院也就算不上什么了。“我们是82号,90号是傅作义的四合院。那个宅子是傅作义母亲居住的,很是阔气,屏风门都是包金包银的,门口还站着哨兵。”徐龄煜还清晰地记得,傅作义的母亲去世时,参加丧葬的不论大人小孩都得到赏钱了。

徐龄煜老人回忆,在东关街那条当时并不宽阔的老街上,还有邓宝珊的宅子,有鲁大昌的一个副官的宅子……“那可都是好房子啊!”

“中院种着绿油油的竹子,后院种着艳丽的碧桃树,还有迎春梅、金银花,一到春天,我们院子里满是花香。”徐相臣说,和自家院子一样,时值春季,干净而静寂的东关街上也是一派绿树如茵的样子……

【特色】

时间给了四合院一份残旧与破败,也给了它一份亘古与厚重……“因院内东西南北四面均建房,故名四合院。”民俗研究者邓明先生说,“‘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建筑结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各有厢房,房前设有走廊,以隔扇门相连接。”

邓明介绍说,四合院的布局形式与我国封建宗法制有密切关系。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明堂庙寝通考》中指出:“我国家族之制古矣,一家之中有父子兄弟,而父子兄弟又各有匹偶焉……一家之人,断非一室所能容……然欲诸室相接,非四阿志屋不可,四阿者,四栋也,为四栋之屋,是其堂各各向东西南北……而凑于中庭矣……大小寝之制,不外由此扩而大之。”

书法篆刻家柳栋家族曾拥有几座四合院。因而,他一直以来对四合院文化很有研究,他说,早在商周之际,这种四面围合的院落建筑,其规划布局与建筑技法即已相当成熟。无论建筑地形与使用对象怎样变化,这些群体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加以组建,大到皇宫、王府、寺庙,小到一般住宅,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其结构形式与组合方法却大同小异。严格来讲,四合院是封建社会上流阶层的一种住宅,多为官宦富豪用于府第,后来逐渐走进大众百姓,形成颇具特色的民居民俗,成为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兰州的四合院主要是明肃王移藩兰州、清设陕甘总督以后,逐渐形成以民居为主的规模。

而今天,田多琛对自家四合院的最深记忆也就是木结构,板装修和棋盘窗。应该说田家四合院具有兰州四合院的明显特征。“兰州四合院的独特之处在于房子后墙及左右山墙用青砖或土坯砌成,前面则全用木装修。院两侧厢房为正方形棋盘格大木窗,而这个窗户几乎占了一间房子一面墙的五分之三。这就是所谓的‘窗比门大’。”邓明说。

柳栋说,一提到四合院,人们马上想到北京四合院。其实,四合院这种建筑物在各地都有,只不过地域、风俗等的不同,给当地的四合院赋予了本土文化的印迹。“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兰州的四合院形式大体与北方常见的四合院相近。由于移民城市的因素,兰州所建造的四合院除保持四合院的共同特征、遵循兰州的风俗习惯外,又融进了主人原籍建筑的型制、习俗和文化,在建筑形式、装饰等方面均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久远的历史传统,呈现着细微的差异。兰州的四合院一般为一进院,型制多为长条形,左右厢房间距较窄,房屋大多为‘一坡水’;从用材上看,兰州四合院土坯、青砖、木材兼有,一砖到顶的较少;屋顶多用方砖平铺,很少用筒筒瓦,与兰州雨水少有关;从风俗上看,兰州中位门仅限于有功名的官宦人家。总之,兰州四合院的规模、用材和装饰等表现形式,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风尚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既反映了兰州人崇尚节俭、实用、朴实的民风,也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关。”

徐龄煜的父亲和柳栋的爷爷是清朝廷设在兰州的甘肃全省禁烟善后总局的同事,现在保存于五星坪的“柳合山堂”被有关单位确认为目前兰州保存最好的四合院之一。在“柳合山堂”身上,则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兰州这个城市的移民性质——兰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历史上有八次大的移民,这使得兰州人具有深厚的包容性——“柳合山堂”的建筑形式有富商之家的殷实,有官式建筑的气派,有文化之家的文化底蕴,有山陕建筑的印迹,既保持了兰州地方的特色,又有很强的融合性。

四合院 金城老去的记忆

【愿望】

上世纪八十年代,田多琛和他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四合院彻底别离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官园的四合院都被拆了。而在更早的时候,也就是在1959年,徐相臣亲眼看着她家四合院里那些粗粗的大柱子在工人扯动的大锯之下,折为几截……

“四合院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遗憾的是,由于前些年人们对四合院的价值认识不足,许多四合院随‘拆’而去,只能从文字、图片上领略兰州四合院的风韵,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四合院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物,它含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和历史痕迹,蕴含在大院深处的,则是有礼仪传家、诗书传家的育人之道,有诚信重义、公平交易的经商之道,有以诚待人、敦厚和衷的儒家思想……这些无形的精神财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值得我们去探求、去发掘、去继承、去弘扬。兰州四合院是延续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载体,承载了老兰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的变迁无不记录在无声的建筑之中。如果把四合院与历史、文化割裂开来,四合院也不过是普通的住房了。保护四合院就是保护文化、保护历史,才能使其不会在年轻一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消退。”柳栋对四合院有着不同他人的感情,所以,一直以来,保护四合院是他时刻所关注的。

省收藏协会的鲍建和在现在的通渭路上有一所处所,名为“金城四合院”,其实这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小时候在这条街上长大的鲍建和说,那个时候这条街叫“泊门街”,满街都是槐树和高门大户的四合院,每当槐花开花的时候,整条街都是槐树的香味,掩映在花香之中的四合院到现在还定格在鲍建和的记忆中,他说这也是他自己对这个城市最深刻的一种怀念。“等到四合院全部被拆了,槐树全部被挖了之后,这条街上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过,四合院情结却强烈地留在鲍建和的心里,没有因为时间而褪色。10年前,鲍建和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我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一个方案,请求在马滩一带购买40亩左右的土地用于建设一处真正的金城四合院。”鲍建和说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计划泡汤了,这成了他心中一个难以释怀的遗憾,“所以,某种程度上为了弥补或者说自我安慰,我就将现在的这个地方命名为‘金城四合院’,自然,它就是一个名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城四合院。”

和鲍建和的想法异曲同工,柳栋作为现在“柳合山堂”的后人,他心中想的也是好好地让这个宅院保存下来,还想在这里做一个民俗文化馆,更主要是想让这个城市里将来的人能知道四合院是个什么样子。 

相关热词搜索:四合院 金城 老去

上一篇:古典家具修复的艺术
下一篇:中式设计文化血脉在于一统的儒释道

分享到: 收藏
填写邮件地址,订阅精彩内容